矿区的周边有一圈高而厚实的围墙,围墙外是一片广阔而平整的农田,一条小路曲折婉延地伸向田野。在这个蕴涵无限生机的春天,田野里绿意盎然。
围墙里公司选厂的机器轰鸣声依旧响个不停。几天前的一场春雨,涤去了尘埃,也温润着人们的情绪。
午休时分,沐浴着温暖和熙的阳光,信步向公司外走去,出了矿区,款款地来到小路上,小路一片宁静。举目四望,阳光下的田野,一缕温馨的风吹过,湿润的土壤清香从地下溢出,那泥土的气息立刻缓缓地沁入肺腑,空旷的田野空气真鲜,真甜,令人陶醉。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有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,感受着大地的气息、阳光的气息、春天的气息。
小桥下的草地上,一条河曲折婉延地伴着小路伸向远方,小河水潺潺地流动,象一曲美妙的音乐。愉悦与舒畅就像这纯净的河水在心间静静地流淌。正是这水滋润了田野,所以恬静朴实的田野醒了。
南方三月的田野,金黄色的油菜花已盛开,柳树缀满绿芽的枝条随风舞动,一方藕塘上还残留着枯黄笔直的荷桩,池塘水面上已有嫩嫩的浮萍一片片的。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几只鸭子时不时地扑打着翅膀钻进水塘,荡出一圈圈涟漪,然后又调皮地钻出水面,悠闲自在地嬉游。藕塘边的蛙声此起彼伏,山林里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,啁啾个不停。田野里的电线杆威武的竖立着,偶尔几只小燕子立在电线上,停留片刻,又飞向远方,在尉蓝的天空里转瞬间成了小黑点。
到底是心情好才品出这大自然的美?还是这美丽的大自然映射出了一种情怀?
在这大自然的气息里,我仿佛回到了童年,一种回归儿时,回归自然的暖融融的感觉在心里激荡。
记得小时候,总是盼望着学校快放假。那样,我就可以如同快乐的鸟儿一样,跟随着妈妈去外婆家。那时的交通还很不发达,有时天还没亮时就要起身,然后转上几趟车,再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抵达,但我依然欢喜雀跃。外婆的村子依山傍水,有一座不算很高的后山,还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,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绝好去处。在那里,我无拘无束,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。
清晨,我常背着竹筐跟随外婆在在菜园里采摘沾着露水的金针花,然后拿回家用开水淖好。在太阳出来时,在簸箕上把金针花一根一根的摆成圈状晒在院子里。我也跟表哥、表姐们去体验劳动的快乐,赤着脚在田里插秧,拿着锄头在畈上挖红苕,踩着长长的石舂臼磨糯米;如果遇到雨后,就拿着铲子和竹篮,到竹林中去挖掘那些刚冒出头来的竹笋。田园的春天是从香椿开始的,她侧立在开满了黄花白花的油菜豌豆旁,勤劳地生长奉献,高举着一树的芬芳。香椿树摇曳着几枝深紫色的香椿芽的时候,田野的花就开了,采花的蜜蜂就在那些油菜花,桃花、梨花上飞来飞去,忙碌地“丈量”田间的距离。提着篓子来到田园,踮起脚,伸手将那细长的香椿树枝斜拽下来,掰去上面的椿芽,手一松,枝子弹回去,晃着一头的椿叶,在蓝天中荡漾。
有时我也帮外婆烧火做饭,用火钳夹起柴草的同时,嘴馋的我还要往灶堂里塞进几个红心苕,用柴火灰盖上焖,等饭做好时,红心苕也正好烤熟了,剥开来那可真是香气扑鼻,那种香味是现在街市上的烧烤所无法比拟的。
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有家乡的“印子粑”。外婆的村庄总会在春天农历二月花朝前后,家家户户洗米舂碓,忙着做印子粑。粑分两种,一种是高梁粑,红颜色的,喻意日子越过越红火;一种是白粑,蒸熟后在粑中点红,喻意丰收,喜庆和圣洁。先用糯米、粘米混合碾成粉,加上清甜的井水揉成团,再用木制的模印印成粑,轻轻磕出,放入蒸笼蒸熟。一个粑印有一至两个空模,形状一般只有茶杯口大,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各种动植物图案,有鸡、鱼、犬、猪、龙、凤、狮子,各类鸟雀、花草、南瓜等等,栩栩如生,形象生动。蒸熟的印子粑晶莹透亮,造型美观,味道粘而不腻,香而柔软。与此同时,村子里也热闹了起来,唱戏的,玩戏法的,玩灯笼和舞狮子的,踩高跷的,如同赶庙会一般。
如今虽然街市里有时也可买到“印子粑”,我也曾称过几斤,但买回家后煮熟,我却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当年家乡印子粑那香甜可口的滋味了。
时光转瞬而过,岁月匆匆更迭。十几年过去了,如今,最疼爱我的外婆离我远去了,表姐们已出嫁,表哥们也外出打工了,连青砖黑瓦的老家都因盖了高大的新屋而消失无踪了,有时候想在大灶边吃一碗柴火煮的米饭都已成了奢想。
可是每回闻到草叶的清香,看到清清的溪流,飘着袅袅炊烟的春天,脑海中还是想起那些最温暖单纯的童年记忆。(万青华)